2013年4月7日星期日

Sugata Mitra: The child-driven education 观后感(20.3.13)

我总是相信,人像水,是随着环境(容纳器)而又所改变的。
今天的视频,给我很大的感悟。认知自己只是只爱批评没行动力的“虚伪”爱教育者。

    http://www.ted.com/talks/sugata_mitra_the_child_driven_education.html

视频中的主人翁是苏伽特·米特拉 (Sugata Mitra)。他出生于1952年2月12日,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育,交流和语言科学学院的一位教育技术教授。他因“墙中洞”项目而得名,在识字率和教育上,“墙中洞”项目被广泛应用。他是NIIT荣誉退休的首席科学家,也是2013年TED大奖的获得者。
由于在30年的研究中覆盖了广泛的学术领域,米特拉被伦敦大学赞誉为博学家

简单介绍苏伽特·米特拉的经典作品—— “墙中洞”项目http://www.hole-in-the-wall.com/


1999年“墙中洞”项目(Hole in the Wall,HIW)作为一个针对于孩子学习的实验第一次启动。实验起初,一台电脑被安放在德里Kalkaji贫民窟的一面墙亭里,孩子们可以免费使用这台电脑。[1] 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在没有任何正规训练情况下,孩子们可以通过电脑轻松地学习。苏伽特称这种学习为鑿壁上網(MIE)教育计划。 这个实验在多地实验,在印度郊区有40多个“墙中洞”项目。在2004年,柬埔寨也实行了这实验。[2] “墙中洞”项目的兴趣点包括教育、远程展示、自发组织体系、认知体系、自然科学和意识。
“墙中洞”实验项目在流行文化也留下了烙印。印度小說作家外交官維卡斯·史瓦盧普读了有关苏伽特实验报道后,有感而发,创作了小说处女作Q&A》,随后改编为奧斯卡金像獎获奖電影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
回归正题,这视频中其中牵动我心的两句话是:

   “If children have interest, then education happens
           “A teacher that can be placed by machine should be.


是的,这也是我现在身为学生,之前身为老师常思考的问题。意识到有问题但不行动,也是徒劳的。现在社会的通病是,大家的行动力太少了。科技的方便导致人类越来越懒散,知道问题,找找几回觉得麻烦了就放弃。这也是为什么科技越发达,人类越退步。
没老师、语言不通、没时间往往是我们不做的借口,但视频中的印度孩子,他们是一定没老师,是一定语言不通,是一定能力去学习,他们还是做到了。难道你还大言不惭,我就是没能力吗?错,一切错就在于你没试,没行动,不肯去改变现状。小试几下,就觉得没收获,放弃。这就是你永远不成功的铁证。
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